海星建筑南沙青少年宫崭露真容
日前,与“功夫海螺”南沙体育馆对街相望的“海星建筑”——南沙青少年宫崭露真容,其外幕墙工程已装修完毕,绿化及室内装饰工程正紧张进行着,相信不久将交付投入使用。
南沙青少年宫位于广州市南沙自贸区建设一路,是南沙区首个EPC项目,方案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其“海星”造型设计方案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SZAD、GZDI、BIAD、gmp+CABR联合体、STRABALA+ Architects LLC+ECADI联合体9家入围单位设计竞赛方案中脱颖而出。
海星建筑造型:赋予儿童无限探索可能
南沙青少年宫总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引进世界先进的文化建筑设计、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把握当下国际先进儿童教育理念发展趋势,赋予儿童无限探索可能。项目由剧院、素质教育区、对外交流区、特色科技中心、服务区等组成,将打造一个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示范性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平台,为广州南部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际青少年儿童成才服务。
方案设计紧扣南沙新枢纽,以海洋文化为主题,提取富有柔和包容而又动感的海浪元素结合童真活泼的“海星”作为建筑造型和设计的神韵。柔和建筑造型体现儿童文化建筑特质,弧面的轮廓、起伏的屋顶、气泡状的穿孔让建筑如丝绸般细腻温润。简洁的海星状布局,空间结构清晰简洁,而又赋予儿童无限探索的可能。海洋是博大而包容的,她孕育着巨大的文明能量,在这里将创造多维度、自由开放的少年专属文化港湾。
海星建筑结构:形式更复杂多样
南沙青少年宫富有柔和包容而又动感的海浪元素结合童真活泼的海星造型,与现有的南沙体育馆海螺造型遥相呼应,充分突出了南沙海洋文化的主题,同时实现了区域城市功能有效互动。空中俯瞰,南整体呈“海星”状,这一特殊的造型,意味着南沙青少年宫结构形式比起常规建筑更加复杂多样。
青少年宫中庭连接体屋面采用大跨钢结构空间桁架及斜拉索连廊结构,最大跨度达60米,用钢量1500吨;端部大悬挑采用组合结构,最大悬挑长度达12米,剧场采用组合结构,最大跨度达30米。
南沙青少年宫外立面全身被白色的铝复合板包覆,干净明亮、高洁雅致,如一位单纯质朴、超凡脱俗的少年。大部分板材采用抽象海星的星形穿孔镂空方式,进行不规则的排布分列,与局部披叠式的开窗,共同塑造出生动的立面感观。
五个分支:延伸五大功能区域
从内部功能布局来看,南沙青少年宫遵循动静分区及避免不同功能分区人流交叉的原则进行布局,主要分剧院、素质教育区、对外交流区、特色科技中心以及服务区等。各功能分区动静分隔,通过展厅互相联系。
在景观设计上,同样呼应了建筑上使用的“海星”、“水流”的概念,景观设计采用自由曲线和地形起伏,营造童趣、活跃的景观氛围。少年宫南侧为入口景观广场,以硬质广场与景观雕塑为主。东侧为临时展场,与室内展厅有效互动。西北角为林荫广场,以高大乔木为主,结合景观家具,提供城市提供休憩场所。西侧为儿童游戏区,设计了沙坑、水池、草坡等功能,丰富青少年室外活动。植物选用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做到景观性与经济性的有效统一。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综合节能32.72%
为了充分体现明珠湾区“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智慧城市、岭南特色”规划建设理念,南沙青少年宫在设计之初就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的要求考虑。
由于项目位于夏热冬暖的地区的高能耗大型公共建筑,采用经济性低能耗技术具备突出优势,综合节能率为32.72%。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优先围绕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技术。同时采用雨水回用、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等主动式技术措施来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和照明能耗,提高室内外的环境性能,达到绿色环保、节能创效的应用效果。